当前位置:首页>>检察业务
浅析校园暴力与欺凌
时间:2017-06-14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浅析校园暴力与欺凌

作者:柴爱辉

校园暴力与欺凌是当今青少年犯罪的新动向,也是青少年犯罪的前奏、序曲,其发展和延伸是以后走向社会违法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不及时加以教育挽救,将对社会构成极大的威胁。我们未成年人检察机关要承担起法定职责,积极预防治理校园暴力犯罪,正确引导他们用正确眼光观察社会,还中学生一片健康成长的天地。

一、校园暴力与欺凌犯罪的特点。
  
(一)、团伙性。由于青少年年龄与生理等各方面的原因,决定了他们具有强烈的模仿性。由于受影视、报刊中描写的“帮会”、“行会”的影响,有些学生在校园内拉帮结派,各团伙之间往往会为了一些各自的利益或者是为了扩大势力,就会出现打群架的现象,影响了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又严重扰乱了学校的正常管理秩序。
  
(二)、偶发性。因受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所决定,他们的情绪、情感处于急剧变化的时期,易激动,重友谊,讲义气,好感情用事。很多校园暴力行为的发生只是为了一些很微不足道的事情,但由于易冲动,在气头上极易丧失理智,一念之差,而铸下大错。
  
(三)、报复性。由于各方面的因素所造成的个别学生心胸狭窄、个性孤僻,不能宽容他人,往往是由于一方吃了亏,咽不下这口气,总想找个机会报复以求心理上的满足与平衡。这一类中学生在心理上严重失调后极易引发校园暴力的发生。
  
(四)、侵财性。侵财犯罪在中学生校园中占首位,从侵财的方式上看,大多数都是以“索要”为主,有高年级学生向低年级学生的勒索现象,给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心理方面的影响,许多被勒索的学生日后想起当时的情景仍感到心有余悸。

   (五)、残忍性。现在的暴力行为在校园内不仅是小打小闹,而是逐渐发展成为具有预谋性、智商性,并且采用的手段是越来越残忍。

    二、产生校园暴力与欺凌的成因分析。
   
在校中学生的校园暴力与欺凌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

    (一)、中学生身心发育不够成熟,极易冲动,自我调节能力较弱。

根据中学生身心发育的特点,他们由少时的依赖性向独立性过渡,显然有了一定的思想,有了一定的主观意识能力,但心理发育并不成熟。他们的精力充沛,体力旺盛,血气方刚,易于冲动,往往判断事物缺乏客观,处理问题时带有情绪,不太冷静,做事不考虑后果的严重性。他们好奇心强,模仿性强,但自我控制能力差,对什么事情都感兴趣,对什么都想试一试,同时又喜欢出风头,好逞强。

(二)、家庭环境与家庭人际交往教育的偏颇对中学生的影响。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课堂,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生活在那些支离破碎的家庭中,生活在那些有着巨大压力和冲突的家庭中,由于得不到爱,得不到温暖,很容易形成一种畸形心态,养成偏颇冷漠,好斗等不良习惯;除此之外有的家庭过度溺爱孩子,放弃对孩子教育,这同样会导致孩子产生不良习惯,这些不良习惯带到学校后,就会与学校规章制度以及教育管理方式发生冲突,与其它同学发生矛盾,产生对抗,以致产生暴力行为。其次就是目前家庭人际交往教育的偏差滋生并增强了中学生的攻击性,小孩子在学校与同学发生纠纷和矛盾时,其家长往往错误地暗示和引导孩子去攻击或还击他人。正是家长的错误怂恿和恰恰相反的鼓励,助长了青少年的攻击性行为,这也是校园暴力与欺凌频频发生的原因之一。
  
(三)、学校教育体系与管理的不健全。首先是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相对薄弱。在处于转型的社会现实中,学校道德教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对学生还是进行着老一套的说教方式,对新时期中学生出现的思想问题不可能很好的解决,其次是教育思想老化,教育方法不当,教师整学生、骂学生、打学生的现象仍然存在,引起了学生的反感。当中学生遭受挫折后,在情绪与行动上会产生一种对有关人或事攻击性的抵触反应,就会以暴力行为予以释放,以消除来自挫折的痛苦。

   (四)、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对中学生的影响。中学生正处于生理与心理成长的阶段,身心的发育还不成熟,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近年来,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各种色情、凶杀、暴力等书、画刊物充肆各地书摊,而且许多录像、碟片及影视作品充满了打打杀杀的画面,这一切都极其严重地影响了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五)、法制观念淡薄,利己主义严重,随心所欲,做事不考虑后果。中学生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法制观念淡薄,不懂法而犯罪,很多中学生在犯了错后还不知道自己违法,以为自己只不过是做了一件小事。

三、对策探析
  对于日益严重的校园暴力与欺凌行为,有关部门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犯罪特点,积极做好犯罪的预防工作,共同来防止校园暴力与欺凌的发生。

  
(一)、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注重家庭教育。首先,父母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家庭环境,以正确的教育方式指导孩子。父母要倾注感情对孩子关爱、爱护、理解,使子女有隶属感,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成长,这是其他任何方式不可替代地。其次,父母要杜绝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在家庭教育中教育孩子要实行民主,不使用暴力,不溺爱孩子,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最后,父母应加强与学校的联系、及时、准确地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与表现。同时要与孩子经常进行心灵交流,为其排除心中的一切烦恼,给其创造一个积极的、健康的心理状态,使其心智得以健康成长。
  
(二)、加强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把社会公德的规范化为自己的行动,这一教育有效地规范了中学生的日常行为活动。大力强化普法教育,让中学生们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使其清楚地认识到哪些事是违法的,哪一些是不违法的,并使他们清楚地意识到犯罪的严重后果,致使自觉遵守各项法律规章制度。

(三)、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如取缔游戏厅、非法经营的摊点、书屋、录像厅、网吧等,还学校一个文明的周边环境。还有就是加强对报刊、影视等媒体的管理,不刊登和播放带有色情、凶杀、暴力等不健康内容的作品,保证青少年在一个和谐、安宁、健康的环境中成长。让中学生远离暴力,使其身心得以健康成长。
  
(四)、告别以“分“取人的观念,尊重学生、注重差生,一视同仁。实践证明,很好校园暴力都是由差生、流失生引起的,都是由于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不尊重学生,对待学生不能做到一视同仁,对差生不满,歧视差生,使学生产生被剥夺情感与被遗弃感,从而产生报复心理。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认真帮助差生进步,不歧视、打击、讽刺和挖苦学生,真正做到人人平等。
  
(五)、开设心理咨询,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有的中学生长期处在应试教育与竞争的压力下,心理负荷沉重,得不到及时疏导和释放,很容易产生心理疾病,出现偏激行为;还有的中学生因为承受不了挫折的打击而自暴自弃。因此学校应重视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培养心理承受能力,使之能够经常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这在很大程度上克制了暴力行为的发生。
  
(六)、开展安全教育。加强学习学生保护自己的方法,由于校园暴力犯罪的不稳定性与偏发性,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与伤亡,我们应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要勇于面对突如其来的暴力行为,正确且灵活地处理这些暴力事件,使其能够摆脱校园暴力事件带给自身的伤害。因此,增强学生基本的生存防范意识,生存逃生技能,是教育义不容辞的工作。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路南检察微博路南检察微博 路南检察微信路南检察微信
路南检察说:开朋友偷来的车撞了人,怎么办
路南检察说:开朋友偷来的车...
唐山市路南区人民检察院
技术支持:正义网 京ICP备10217144号-1 本网站已支持IPv6网络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